海口市美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更新时间:2016-03-11 15:33:00   来源:海口市美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作者:

海口市美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2020)

目   录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形势任务. 3

第一节 发展环境. 3

第二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8

第二章 坚持创新发展,构建产业新体系. 13

第一节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13

第二节 功能区划和产业发展布局. 16

第三节 发展中高端现代服务业. 20

第四节 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 26

第五节 加快发展新型工业. 27

第六节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28

第七节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产业. 30

第三章 坚持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32

第一节 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工程. 32

第二节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3

第三节 推进演丰新型城镇化建设. 34

第四节 推进特色产业小镇建设. 37

第五节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38

第四章 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39

第一节 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 39

第二节 建全生态文明制度. 42

第三节 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42

第五章 坚持开放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44

第一节 扩大对外开放. 44

第二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45

第六章 坚持共享发展,促进民生事业不断进步. 47

第一节 持续发展教育事业. 47

第二节 全力促进创业就业. 49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50

第四节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 52

第五节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54

第七章 纵深开展“双创”,努力提升城市品位. 56

第一节 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56

第二节 提高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57

第三节 提高居民文明素质. 58

第四节 强化平安美兰建设. 60

第八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区. 61

第一节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61

第二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区. 63

第九章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64

第一节 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64

第二节 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66

第十章  多措并举,确保生产安全. 66

第十一章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实现规划目标. 72

第一节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72

第二节 规划实施、评估和监督. 74

《海口市美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根据海口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和《中共海口市美兰区委关于制定“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美兰区“十三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政府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指导“十三五”时期美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十三五”时期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形势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抓住和用好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开创美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 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时期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常态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两次强台风的自然灾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带领全区人民团结奋进,攻坚克难,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

——全面实现经济发展预期目标。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2.7亿元、同比增长7.8%,“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26%,比2010年增长79.8%;全区人均GDP完成41506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8%,比2010年增长65.49%。完成财政总收入65.51亿元,同比增长13.7%,“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7.76%,比2010年增长18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7亿元,同比增长6.5%,“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3%,比2010年增长82.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2.36亿元、同比增长25.4%,“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42.48%,如果按照“十二五”初期含桂林洋和飞机购置投资的口径统计,则我区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已突破380亿元,比“十二五”规划目标274.5亿元超额105.74亿元,比2010年增长217%。以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提前或按时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5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34元,同比增长7.7%,“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1.6%,比2010年增长57.26 %;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1641 元,同比增长9.5%,“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82%,比2010年增长89.16%,以上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值。全区13个贫困村庄全部实现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7651元/年,最低达4170元/年,均高于3000元/年脱贫线。

——传统产业实现初步转型。随着以旅游地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和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发展,传统服务业已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并成为我区的主导产业。在农业方面,传统种植业已初步向现代种养业转型,以乡村旅游业为主的农村服务业正在崛起,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组织体系正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已初步形成。

——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区中小学校规范化建设基本完成,100%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市规范学校标准,顺利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评估。持续加大创业就业扶持力度,不断健全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有效落实就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面落实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和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公共卫生服务事业有新的发展,112项公共卫生服务实现100%覆盖;建立起基本药物制度,527种药品实行“零”差额销售。

——城乡统筹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加快,全区人口城镇化率70%以上。城镇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上贤(沙亮)片区棚改项目基本完成,灵山片区棚改项目进展迅速,流水坡片区棚改项目加快实施,城镇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镇墟基础设施逐渐完善,镇墟的产业、人口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新突破,特别是演丰镇被确定为海口市首批计划单列镇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镇后,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公共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镇墟棚改工作,计划单列镇建设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11月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一大批农村公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农田水利和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成,城乡公共服务产品逐步完善;文明生态村建设加快推进,至2015年,全区建成文明生态村占全区自然村的91%。

——社会治理取得显著成果。标准化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区标准化社区达到27个, 31个社区被市评为“和谐社区”,4个单位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示范单位。社区管理服务初步实现网格化、信息化,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日间照料、志愿者服务、家政服务等新的社区服务业纷纷兴起,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维稳工作和平安美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效地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刑事案件大幅下降,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强区扩权、强镇扩权、行政审批、财政管理、投融资模式、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环卫管理、社区建设、农村土地管理等各领域改革工作顺利推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强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效地保护了红树林一流生态环境风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绩,空气质量始终保持最好水平。水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水环境面源污染情况得到有效遏制。推进“绿化宝岛大行动”,全区森林覆盖率38.5%。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全区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得到增强。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任务

“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仍然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因素与困难矛盾同在。从国内形势看,全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时期,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虽然存在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产能过剩、内需不足、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但是国内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省市层面看,我们正在落实中央“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推进“海澄文”一体化发展,以及出台多项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从我区自身看,未来五年的发展,我们具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一是我市推进“海澄文”一体化和继续实施“东进”战略,以及美兰国际机场扩建和临空产业园区的建设,为我区加快江东区域开发、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新的发展良机;二是我区具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突出的区位优势,拥有中心城区发达的现代服务产业,拥有江东区域大片可供利用开发的土地资源,拥有118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开发利用价值高的岛屿和东寨港红树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区发展壮大滨海旅游、休闲养生、文化创意、金融商贸和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提供了独特条件;三是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全区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特别是第三产业的辐射效应和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厚植发展优势,为我区实现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综合判断,以上这些有利因素将是我区加快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仍处于奋发有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上升期,只要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各种有利条件,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完全能够保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二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强管理,更好地适应发展新常态,以“双创”抓管理、以项目保发展、以棚改促建设、以真心惠民生、以铁腕转作风,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着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全力建设热带滨海滨江旅游精品目的地、国际临空物流贸易枢纽、国际购物中心城区、美丽美兰,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美兰建设成为经济达到全国中等水平、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一流、城乡居民生活幸福安康的首善之区。

二、基本原则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确保我区如期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科学的制度安排,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科学发展。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区仍是欠发达的城区,“十三五”时期我区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这些是我区谋划发展的主要依据。必须以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五大理念引领发展,以更强的发展自信和战略定力,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资源、生态、产业等比较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自由贸易区建设战略,以及推进海澄文一体化和美兰机场空港保税区建设的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投融资体制、城乡统筹、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释放更多发展能量和红利,形成有利于引领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坚持依法治区。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管理城市,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对外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是我区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区发展的生命线。必须充分利用我区资源、区位、生态、产业等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自由贸易区建设战略、海澄文一体化战略,全方位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推动我区发展的强劲动力。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不断增强我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依据我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基础、条件和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23亿元、年均增长8%,是2010年的2.69倍,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产总值增长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人均GDP达到58750元,突破9000美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亿元,年均增长9%;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8亿元,年均增长1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亿元,年均增长6.5%。

——居民可支配收入显著增加。到2020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32元,年均增长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75元,年均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48元、年均增长10%。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控制在3.5%以内。全面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在我国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

——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商贸业向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购物中心、大型商场、连锁专卖等品牌化发展,旅游产业向多层次、精品化转型,房地产业向经营性地产、旅游地产、楼宇经济转型,农林牧渔业向现代化、互联网化发展,工业经济向临空制造业、研发生产业、精深加工业等科技含量高且环保低碳新形态发展。互联网产业、临空服务业、文化创意业、会展业、免税购物、医疗健康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崛起,各类现代服务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服务业向中高端现代服务业全面转型升级。陆海统筹,拓展蓝色经济发展新空间,做大海洋经济,形成海洋经济强区。

——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目标,城乡发展一体化程度大幅度提升,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平等化,城镇化率80%以上。主城区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达标城区。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取得新突破,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构建起“主城区特色产业小镇建制镇美丽村庄”四级城镇化体系。

——社会事业发展上新台阶。总体实现科技教育、公共文化、就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实行国家新的人口计生政策,全区常住人口达到73万人;社会治理、国防双拥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其他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市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生态保护建设的各项指标,生态环境保持一流水平。基本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居民生态文明素质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行政体制、经济体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各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深度融入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自由贸易区建设战略和海澄文一体化战略,对外开放提升到新的发展水平。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强化。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广泛多层次的协商民主,完善城乡基层民主制度。全面依法治区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立起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确保安全生产,保证生命财产安全。“十三五”期间,力求杜绝发生较大以上事故,亿元GDP事故死亡率比2015年下降30%以上,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监管执法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能力建设保障体系和职业健康监管体系。

专栏1: 美兰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  年实际

“十二五”完成

“十三五”预期

属性

2015

年均增长(%)

2020年预期

年均增长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57.2

282.7

10.26

423

8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5233

41506

10.8

58750

预期性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14.24

22

9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20

272.36

42.48

548

15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81.4

148.7

12.3

204

6.5

预期性

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74.6

77.23

80

预期性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78.2

80.78

85以上

预期性

生态文明

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

38.5

40

约束性

造林面积

万亩

2.35

完成市下达指标

约束性

城市生活垃圾日清运率

%

100

100

约束性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

个(万人)

99(11.4)

完成市下达指标

约束性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98

98

预期性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

100

100

约束性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万吨

1.97

1.75

-2.38

完成市下达指标

约束性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万吨

0.19

0.15

-4.96

完成市下达指标

约束性

氨氮排放总量

万吨

0.49

0.36

-5.89

完成市下达指标

约束性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

万吨

0.93

0.98

1.16

完成市下达指标

约束性

单位GDP能耗降低

%

2.1

完成市下达指标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

%

3

完成市下达指标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事故数

%

--

--

-10

约束性

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

%

--

--

-10

约束性

安全生产事故受伤人数

%

--

--

-10

约束性

民生福祉

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指数

%

100

100

预期性

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覆盖率

%

85

90

约束性

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

%

90

90

约束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

%

97

97

约束性

“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

%

98

98

约束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标率

%

45

80

约束性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230

34132

8

预期性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772

26934

11.6

39575

8

预期性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154

11641

12.9

18748

10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6692

完成市下达指标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1.8%

控制在4%以内

约束性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

控制在3.5%以内

约束性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户/人

220/827

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

约束性

第二章 坚持创新发展,构建产业新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以创新引领发展,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结构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特色优势产业新体系。

第一节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一、培育发展新动力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打造我区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发挥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我区仍处于经济欠发达城区,投资仍是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创新投融资体制,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有效投资项目,以有效投资项目引导资金的有效投入,以高质量、高效益的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创新融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PPP合作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有效投入。

发挥消费促增长的基础作用。适应消费结构调整升级的需求,着力落实和推进供给侧改革工作,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扩大创造和有效供给,从实际出发,着重在互联网、旅游地产、免税购物、医养健康、文化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供给,改善消费环境,营造吸引消费、刺激消费新热点,以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形成新供给、新动力。

二、拓展发展新空间

拓展城市空间架构。在不断完善和增强中心城区服务功能的同时,将新埠岛、灵山镇和演丰镇作为我区“十三五”时期城市建设和空间拓展的重点区域,加快推进已落户的重大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市新区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形成与中心城区相融合的城市空间发展新架构。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以江东片区为核心,以美兰机场为支撑,努力发展互联网产业、旅游地产、临空服务业、商贸物流业、汽车服务业、文化创意业等中高端现代服务产业,同时积极培育通航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江东片区打造成热带滨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临空经济集聚区,将灵山镇发展成为集临空经济、高端旅游度假和现代服务产业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小镇。加快新埠岛产业项目开发进程,将新埠岛打造成为岛屿型旅游精品目的地;按照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建设要求,将演丰镇发展成为互联网、生态旅游产业小镇,把大致坡镇建设成为集商贸物流、现代化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一体的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并带动三江镇热带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以莲雾品牌为主的三江特色产业小镇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乡路网、水网、电网、气网、光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四个镇的农业水利、防洪防涝的软硬件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服务区域的WIFI设施建设。

三、增强发展驱动

牢固树立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的理念,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导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科技体制创新,充分发挥创新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

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扶持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促进我区主导产业的科技创新,重点对互联网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建设和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给予资金支持或财政补贴。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引导和支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我区企业与海南大学、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桂林洋大学城高校技术创新合作;推进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体制创新。

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支持互联网、高科技产业等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在旅游业、临空产业、互联网产业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使其成为我区创新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二节  功能区划和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我区“十二五”时期基本形成的产业格局、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结合新常态下宏观发展形势和我市“十三五”时期加快实施“东进”战略和“海澄文”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实现“美兰·江东崛起”的梦想,全面调整我区的功能区划和产业布局。

一、功能区划

以“多规合一”和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全域理念优化功能区划,体现符合我区自然资源分布、产业发展基础和区域发展规划的融合,将功能区划调整为四大组团,即:中心组团、江东组团、演丰组团和大致坡组团:

中心组团——即南渡江以西、国兴大道以北的美兰区行政区划范围,包括海甸岛和新埠岛,是全区经济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功能区域。

江东组团——即南渡江以东的灵山镇区域,包括64平方公里的江东核心区和美兰机场片区,主要承担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新功能培育的重点区域。

演丰组团——即演丰示范镇范围,是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区域。

大致坡组团——大致坡镇、三江镇范围,是发展热带现代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功能区,也是打造全省特色产业小镇和实现“海澄文”一体化的重点枢纽区域。

二、产业布局

根据功能区划、现实基础和开发潜力,坚持“带状与组团发展相结合”的模式,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海口支点城市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海澄文”一体化,重点打造“三带三岛四经济圈”的发展架构。

“三带”

——构建南渡江东岸滨江亲水休闲旅游及产业创新景观带。以南渡江东岸为轴线,自灵山镇坡美片区为起点,沿东岸延伸至南渡江出海口位置,依托南渡江东岸难得的临江景观和亲水资源,结合海口市构建“一江两岸”城市发展布局新框架和启动滨江东路建设的机遇,突出发展滨江亲水运动、休闲旅游、经营性地产、汽车展销服务和临江文化创意等业态。在南渡江东岸南端(南渡江大桥以南),以美兰机场片区为核心区域,加快机场二期建设,强化海南门户枢纽功能,推进机场货物转运中心建设,提高国际国内航空运输中转联动能力,努力把美兰空港打造成为连接内陆与东南亚及洲际的国际航空转运枢纽,并在灵山镇墟周边大力发展临空配套产业和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服务组织中心;以机场临空产业园区、绿地新城、鸿洲·江山等重大项目为支撑和带动,积极打造星级园林酒店、酒店式公寓、体育运动公园和风情商业街等休闲旅游度假、经营性旅游地产等服务产业。在南渡江东岸北端(南渡江大桥以北),重点推进海南国际汽车园区、和风家园、江东御城、九鼎水郡、白马天鹅湾、倚能美林湾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打造经营性旅游地产、汽车服务创意、亲水文化创意、滨江运动体验等现代服务产业。

——培育东海岸滨海旅游度假及海洋产业经济带。以江东大道为轴线,以如意岛为起点,贯穿东海岸全线,延伸至演丰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依托东海岸的滨海生态旅游资源,突出“互联网+”、滨海旅游、酒店地产、休闲度假、海上运动、康复养生、会展论坛、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海洋经济等产业集聚。在东海岸沿线,以推进如意岛、海蓝椰风、海口东海岸华侨城、海口国际矿业能源产业园、海口红树林湿地森林公园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东海岸滨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逐步培育热带滨海旅游、度假休闲旅游、创意主题旅游、高端专业旅游和旅游组织服务中心职能。

——打造海文干线沿路现代农业及乡村特色经济产业带。以海文高速、琼文公路为轴线,自美兰机场为起点,贯穿海文干线的演丰临近机场西片区和三江镇、大致坡镇,重点结合海澄文一体化的枢纽位置,依托沿路的基础产业及乡村丰富生态旅游资源,突出发展临空物流产业配套、新型工业经济、现代高效农业品牌、乡村特色体验旅游等产业形态,不断壮大镇域经济产业发展规模。在大致坡镇,要发挥已建成的养鸡、养猪、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等特色热带高效农业基地的引领作用,扩大大致坡蜜柚、大致坡阉鸡、茶油、三角宁地瓜、罗非鱼、黑羽鸡蛋等名优产业的生产规模,打响产业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特色热带高效农业;要努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批发物流产业,推进大致坡镇园林东片区琼东北农副产品批发物流园区建设,初步建成大致坡镇1300亩农(水)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大致坡镇墟和咸来墟市政基础设施,完成大致坡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基地建设,提升大致坡中心重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在三江镇,要着眼海文干线沿路花卉产业特色,积极推进花卉基地建设,形成以规模化的花卉观赏、花卉展销和花卉旅游的特色产业带;要依托豪福江等莲雾种植示范基地等高效农业技术资源,引导、发动和扶持群众复耕受损农地种植莲雾,做大做强三江莲雾产业;要借助“鹤舞九湖”项目的带动效应和丁荣湖项目、三江湾启动开发的机遇,积极发展乡村生态体验旅游服务业。

“三岛”

——海甸岛。陆地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是基本形成的岛屿经济特点的新增长极区域,要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将其打造成集“宜居、宜游、宜业、宜学”为一体的岛屿经济型功能区。重点推进已落户环岛路沿线的重点项目建设,包括加快推进金隅大成西溪里、海口丹娜国际游艇都会、恒大美丽沙、中铁豪华邮轮码头、白沙门渔人码头等重点项目和海甸溪北岸西段开发建设,逐步海甸岛建设成为海口市岛屿经济型突出的海滨商住、休闲旅游及创业创新的亮点经济极。

——新埠岛。总面积9.22平方公里,是我区中心经济圈仅有的尚未完全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要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将其建成“高档度假、高端游艇、海上运动、渔村文化、海产交易、特色餐饮”等现代服务业明显的岛屿经济型功能区。在完善新埠岛北部“海南之心”一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新埠岛北部“海南之心”二期项目建设,逐步形成“高档度假、高端游艇、海上运动”的吸纳岛内外游客的好去处;策划和启动新埠岛东部区域三联、土尾、新埠和新东社区的开发建设,着重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开发建设集“妈祖文化、渔村文化、渔人体验、海产交易、特色餐饮”为一体的琼东北岛屿特色休闲旅游胜地。

——如意岛。属于在陆基的基础上填海而成为岛,包括填海部分和原有陆地面积共12096亩,是一个以开发滨海旅游产业为重点的人工岛,是我区唯一的彰显综合型“海洋旅游文化”产业特点的岛屿经济亮点。要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将如意岛建成我区的岛屿旅游综合型服务品牌。

“四经济圈”

——中心组团核心经济圈。是我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金融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管理服务综合经济圈;

——江东组团临空经济圈。是我区未来五年城市拓展、临空经济、高端旅游度假和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的重点经济圈;

——演丰组团生态经济圈。是我区依托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和大学城人才资源,发展集互联网、生态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产业为一体的新型业态集聚经济圈;

——大致坡组团现代农业经济圈。是我区重点发展热带现代农业、农副产品加工批发物流业和乡村生态旅游服务业的东南部经济圈。

第三节  发展中高端现代服务业

一、打造旅游精品目的地

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江东组团和海甸岛、新埠岛、如意岛等“三岛”为重点,主打“度假胜地,养生家园”牌,加快推进美兰机场二期、铺前大桥、江东大道二期、东寨港大道、东寨港旅游公路、公共区域WIFI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重大旅游设施网络,全力打造热带滨海滨江休闲度假旅游精品、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精品、乡村旅游精品,推动休闲度假旅游向打造旅游精品目的地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东海岸、南渡江沿岸和海甸岛、新埠岛、如意岛等“三岛”的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区、旅游地产、游艇邮轮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以丹娜国际旅艇都会、恒大美丽沙、新埠岛滨海休闲度假区、如意岛休闲度假旅游区、博泰海口国际矿业能源合作园区、海蓝椰风等为主要品牌的热带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精品群;打造以绿地新城、鸿洲·江山、滨江东路休闲度假景观带等为主要品牌的热带滨江休闲度假旅游精品。初步建成具有热带风光、江海交融、环境生态型、特色鲜明的旅游服务管理一流水平的热带滨海滨江休闲度假旅游精品目的地。

依托东寨港红树林的生态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以红树林生态旅游风景区、红树林湿地森林小镇公园为主要品牌的生态观光、生态疗养、康体养生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精品,建设全省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精品目的地。

积极引进工商资本,重点推进海口演丰观光农业养生度假区、海南(演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丁荣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大致坡“十美乡村”文明生态园区等项目建设,打造具有海南琼北农村农业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目的地。

二、推进购物中心城区建设

拓展海秀东路、蓝天路、国兴大道三大商圈,进一步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零售企业和集团,发展集金融、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购物中心,提升三大商圈商业业态和档次。

着力推进大英山片区、海甸岛、新埠岛、江东组团等重点区域的商贸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演丰镇墟、灵山镇墟、白沙坊(一期)、下洋瓦灶和新琼片区等在建的棚改项目,加快启动白沙坊(二期)、横沟村、龙岐村、大英村和海甸溪北岸西段等棚改项目建设,集聚更多的购物中心、大型超市、连锁店、专卖店,汇聚更多海内外品牌连锁店和名牌商品,发展新的购物中心和大型购物商场。大力发展免税退税购物,促进机场免税店扩大规模和业务范围,打造免税购物中心。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

大力发展服务于旅游业的经营性地产业。促进旅游地产、文化商业地产、产权式酒店、康体养生地产向休闲度假、商务、购物、游艇、文化娱乐、康体养生等经营性地产融合发展,优化房地产业结构,加快房地产业向经营性地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业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力争引进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区域总部入驻美兰,支持天涯社区等本土龙头互联网企业发展,做大做强我区电子商务产业,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加快推进演丰互联网产业小镇和江东创业科技产业园建设,打造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构建区域性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集聚区。

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吸引国内银行、外资银行在我区设立海南总部和分支机构,创造和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鼓励支持民营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业发展,引导离岸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在临空产业园设立机构,开展离岸金融业务。

加快发展航空服务业。利用临空产业园的保税政策和海南第五航权政策,发展面向国内外航空公司的飞机保税维修服务业和航空培训服务业,打造国内重要的航空维修培训基地。依托美兰临空产业园通用航空项目建设,发展通用航空维修、通用航空培训、通用航空器及器材会展,以及通用航空旅游观光、通用航空运动等通用航空服务业。

加快发展汽车销售服务业。加快江东海南汽车产业园区和琼山大道汽车销售服务一条街建设,争取建成集品牌4S店、汽车大型超市、二手车交易中心、汽车配件、汽车用品、汽车美容保养、汽车检测评估中心、机动车拍卖中心、汽车金融、汽车公园、汽车赛道、汽车会展、汽车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省规模最大、业态最全、项目定位最高的汽车商业服务综合体和海南标志性汽车休闲娱乐中心。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依托美兰机场临空物流优势资源,积极发展免税商品、高档汽车零部件、飞机航材、南海石油钻井平台和海洋工程设备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进口料件、其他高价值机械、电子设备进口零配件等保税物流,以及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相关保税物流,打造全省免税物流集聚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临空物流中心,培育现代物流业新增长极。积极发展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业,推进大致坡农副产品批发物流园区建设,吸引农副产品物流企业、电商物流企业入驻,力争建成集农产品批发贸易、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互联网+农产品”物流园区,不断拓展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空间。

加快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着力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支持养老机构按政策规定开办老年病、康复和中医医院等服务机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卫生院与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加强政府对投融资、用地和扩大购买基本健康养老等服务业的支持,加快发展市场化运作、政府扶持的医养结合服务业。继续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依托我区一流的生态环境,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发展结合中医的康体养生、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健康服务业。

四、推进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建设

积极引导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各类现代服务业中的应用,推动现代服务业与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建设行业内共享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线上推介营销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地产、互联网+物流、互联网+免税购物、互联网+居家服务等新业态,逐步形成现代服务业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业态发展。

五、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以园区建设为重点,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群,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推进美兰机场临空产业园区建设,集聚发展现代物流和临空服务产业群,培育美兰现代物流业和临空服务业增长点。加快江东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集聚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群,打造互联网经济增长点。推进以东寨港红树林为依托的旅游园区建设,集聚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产业,打造美兰旅游业重要的增长点。推进江东现代服务业园区建设,培育以汽车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食品制药等产业为主的新增长点。推进博泰海口国际矿业能源产业园区建设,集聚发展集能源期货矿权交易、能源矿业风险投资、金融服务等能源矿业金融服务业,形成矿业能源服务业新增长点。推进大致坡农副产品加工批发物流园区建设,构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带,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

专栏2:       现代服务业部分重点项目

旅游业

(包括旅游地产)

红树林旅游度假区:分为七个功能区,即北部滨海休闲分区和养生休闲分区、演丰风情小镇分区、特色休闲运动分区、红树半岛休闲(北)分区、红树半岛休闲养生分区、红树林乡村旅游分区。

如意岛:项目定位为具有海洋特色的集时尚商务、休闲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低碳环保生态高端旅游度假区。

海口丹娜国际游艇都会:建设集五星级酒店、产权式度假酒店、游艇俱乐部、滨海商业为一体的旅游地产项目。

恒大美丽沙:建设集五星级酒店、产权式度假酒店、游艇码头、商业、休闲娱乐、高档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

新埠岛北部滨海休闲度假区:建设集五星级国际大酒店、游艇俱乐部、水岸商业街、沙滩主题公园、高档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

鸿洲·江山:旅游地产项目,建设五星级皇家园林酒店、酒店式公寓、风情商业街、体育运动公园、马术俱乐部、高档度假区等。

海蓝椰风:旅游地产项目,建设五星级酒店、别墅、花园洋房高档社区。

绿地新城:建设集度假、养生、商务、娱乐为一体的国际化度假生活新城。

海口红树林湿地森林小镇:建设红树林湿地公园、国际渔村文化村、国际精品酒店和星级酒店群、旅游景区和滨海酒店群、世界一流健康医疗服务机构、健康养老旅游地产。

白沙门渔人码头: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休闲度假及旅游观光、商业、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

海口演丰观光农业养生度假区: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热带园林花卉博览园、高端体育休闲度假区、养生休疗社区、世界农庄。

中铁豪华邮轮码头:建设由海上靠泊码头、海上平台和综合楼组成的邮轮码头。

鹤舞九湖:建设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种植栽培、文化娱乐、商业物流等相关产业。

三江丁荣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丁荣湖水上公园、生态居住度假区、滨湖养生度假区、体育休闲运动区、旅游综合服务区、特色农庄体验区、新农村示范区。

现代物流业

美兰机场空港综合物流中心:建设保税物流区、空港货运区、临港物流区、综合配套区,占地面积1625亩。

大致坡农副产品加工物流园区:项目占地面积1300亩,建设恒温库房、冷库房、配送中心、加工中心、交易中心、研发中心、综合楼以及配套服务设施。

互联网产业

江东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创业村·互联网创新科技园):建设互联网孵化区、软件外包区、软件服务区、高新技术研发区、“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区、智能仓储物流区、IT人才培训区、互联网金融及商务中心区、线下产品体验区、创客生活区等十大功能区。

演丰互联网产业小镇:建设互联网产业总部基地、研发中心、创投平台、孵化基地和互联网创意产业基地。

商业

美兰机场免税店扩建、广东大厦商业综合体、鹏晖新天地家乐福、国瑞城购物中心、海甸商业综合体、滨江广物商业综合体、绿地新城商业街、新东商业广场。

航空服务业

建设美兰机场临空产业园航空维修培训基地,包括航空维修区、飞行模拟区、通航产业服务区、配套培训区。

汽车服务业

海南国际汽车园,建设大型高端汽车综合文化园区,包括汽车4S店、大型汽车交易市场、检测中心、培训中心、汽车展览。

金融业

美兰机场临空产业园离岸金融试点和飞机、豪华邮轮、高端游艇、直升机等融资租赁项目。

第四节 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

一、做大做强现代种养业

扩大花卉、水果、瓜菜、畜牧、渔业等特色现代种养业规模。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响大致坡蜜柚、大致坡阉鸡、三江莲雾、三角宁地瓜、茶油、罗非鱼、生蚝和黑羽鸡蛋产品品牌,培育蜜柚、油茶、三角宁地瓜等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新品牌,打造具备地理标志的种养业拳头产品。加快推进标准化种养业基地建设,积极开展花卉、水果瓜菜等园艺作物标准园区创建,实现园艺产品提质增值;进一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支持生猪、文昌鸡、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创建演丰、三江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打造水产养殖品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田洋整治工程,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保障农业增产增效。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和农业技术装备在种养业中的应用,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积极引进工商资本打造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投资建设企业化经营现代种养业,带动全区种养业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规模化集体经济发展;鼓励发展适度经营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城乡产权交易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进一步发展“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向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的经营方式发展。

三、推动农村服务业和农业互联网化发展

充分挖掘和利用全区丰富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打造文明生态旅游亮点,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农业观光旅游、中医康体养生旅游,促进特色产业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向互联网、电商化发展,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和推动农民、农业企业、农业产业园、乡村旅游农庄从线下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向以推介、订单、付款、生产、销售、运输、服务产业链一体化的线上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推动我区农业向更高的发展形态转型升级。

第五节 加快发展新型工业

一、着力发展通航和免税品加工制造业

以美兰机场临空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培育新型工业新增长点,拉长我区工业发展短板。大力支持临空产业园通航制造区建设,引进规模通航产业企业,发展通航制造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临空产业园积极引进国内外品牌服装、珠宝等高端消费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发展免税品加工制造业。

二、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等特色加工业

立足资源优势,以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点以美兰机场临空物流园区为依托,推进大致坡镇农副产品批发物流园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在大致坡镇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填补我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缺失,壮大加工产业的发展规模。进一步调整工业结构,根据全区工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市场需求,积极扶持创新型工业企业发展科技含量高、符合环境保护条件的特色加工产业。与此同时,针对我区现有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和工业经济发展短板问题,要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引导扶持工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增强竞争能力。

第六节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一、加快海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以美兰机场为依托,打造发展海洋经济的航空枢纽,鼓励和保障投资企业积极发展南海石油钻井平台、海洋工程设备零部件保税物流等南海油气勘探开发等服务业,将我区建成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生成点。

完善沿海地区路网建设。加快推进新埠岛、东海岸和演丰镇路网建设,依托铺前跨海大桥建成机遇,形成美兰与文昌北部经济圈的交通干线,构建“海澄文”一体化北部干线交通网络,打造1小时东海岸海洋经济圈。

按照海南省发展海洋经济“以海口为中心,建设琼北渔业经济区”的布局,加快推进我区东营“国家一级渔港”建设和东海岸现有渔业港口的改造升级,打造集渔船安全避风、渔货集散、生产整休、加工贸易、质量安全监督、生产补给为一体的海洋渔业基地。

二、着力发展海洋渔业

进一步调整水产养殖业结构,发展海水养殖新品种,形成集约化、品牌化、生态化海水养殖产业群。加快推进海口休闲渔业深水网箱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海洋深水网箱养殖,引领水产养殖业向现代化深海养殖方向发展。引导渔民与企业合作建造远洋捕捞渔船,建设远洋捕捞船队。依托桂林洋海(水)产品交易市场,发展海洋渔业电子商务,形成面向国内外的海(水)产品展示平台、采购交易平台、物流配送平台、信息发布平台。

三、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和休闲渔业

积极发展海洋旅游业。加快推进在建的游艇、邮轮码头建设,扩大游艇码头规模,精心打造新埠岛、海甸岛、东海岸游艇业品牌,鼓励企业进一步开发游艇、邮轮海上旅游项目和线路,做大做强游艇邮轮业。大力发掘演丰镇海底村庄、新埠岛妈祖、海洋民俗等海洋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海洋历史文化景区、景点,建设海洋文化公园。充分利用我区海洋、岛屿、生态、水库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促进渔业和旅游业融合,开发集垂钓休闲、养殖观光、休闲度假、海上美食等休闲渔业产品于一体的海岛休闲渔业、红树林生态休闲渔业、海上美食休闲渔业等高品位、富有热带海岛特色的旅旅休闲渔业。引导渔港建设与片区游艇、垂钓等休闲渔业发展相结合,建设集渔业生产、滨海旅游和休闲渔业为一体的渔港,打造独具特色的琼北休闲渔业旅游圈。

第七节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产业

一、培育特色文化体育产业

培育发展特色文化体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优势、集约化初具规模、多种经营并存的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促进文化体育产业成为我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产业。

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依托美兰区旅游业发展优势,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和交融,注重在美兰重要旅游景区和项目中融入文化元素,使之成为美兰区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平台和依托。充分利用美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及民间乡土资源,挖掘和发展历史文化、琼北民俗文化、琼剧文化、侨乡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南洋风情文化等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和线路,将文化旅游元素注入乡村旅游服务业,不断拓展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

培育发展文化创意及会展业。抓住演丰互联网产业小镇建设的机遇,依托桂林洋大学城,利用互联网大用户平台,发展互联网广告、创意设计、网络文学、互联网游戏等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打造省市重要的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发展各类综合及专业会展,使会展业成为我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大力支持汽车文化会展、通航文化会展、海洋文化会展、节庆文化会展、琼剧文化会展、赛事会展等优先发展。

积极发展文化娱乐业。鼓励在旅游、经营性地产、棚户区改造和新市区建设等项目建设中发展不夜城、娱乐城、酒吧街、影城等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大众化文化娱乐产品。引进和打造国际通行娱乐项目和世界顶级演艺节目,打造一批著名旅游演艺娱乐品牌。

积极发展体育休闲业。重点发展滨海滨江运动项目和野外运动项目,进一步开拓体育休闲运动产业市场,积极发展商业性质的民营健身俱乐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乒乓球馆、羽毛球馆、游泳馆、健身房、潜水帆板、轮滑、自行车、棋牌等体育休闲业。充分利用美兰生态环境、气候和自然资源优势,发展高端体育冬训基地,吸引国内外专业运动队到美兰冬训。

二、积极引进文化产业项目

积极引进文化产业项目。依据我区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引进一批创意设计、新兴媒体、数字动漫等文化产业项目,支持打造综合性、专项性、区域性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交易平台,引导推动文化产业聚集,争取培育1个省级、2至3个市级文化产业项目,打造现代服务业新亮点。

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在财政税收、投融资、资产和土地处置以及工商管理等方面对文化企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和帮助,促进美兰文化企业快速崛起。

专栏3: 现代工农业、海洋经济及文化产业部分重点项目

现代农业

海南(演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现代农业设施集群产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产学研综合研发基地、热带作物种苗繁育中心、采后处理中心、现代农业交流合作中心、休闲农业旅游等。

海口国际花卉基地:重点建设综合服务中心、花卉苗木交易区、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休闲农业体验区、集古村、进出口物流配送及检验检疫区等六大功能区域,用地面积1200亩。

国家级鞍带石斑鱼良种场:建设鞍带石斑鱼种质苗种车间、配套相关研究重点实验室、室内室外亲鱼交配与产卵区、相关的生物饵料培养区。

海南皇冠休闲农业研究观光园:用地面积566亩,其中产业设施及配套板式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现代园林和花卉设施用地32.334万平方米。

三江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建设健康农产品加工基地、休闲食品产品加工基地、特色产品加工业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基地、现代农产品智能物流基地、食品智能数据服务基地。

海口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集海鲜批发交易区、海鲜干货区、冷库冷藏区、海鲜加工区、餐饮酒楼区、海南特产区等功能区域的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品牌农业产品项目:打造一批三角宁地瓜、三江莲雾、大致坡蜜柚、大致坡阉鸡、演丰生蚝、山茶油等品牌农业产品示范项目。

新型工业

美兰机场临空产业园通航产业制造区和免税品制造加工区建设。

海洋经济

海口休闲渔业深水网箱产业基地:建设深水养殖网箱、大型工作船、养殖平台、配套休闲渔业旅游设施。

渔港:灵山东营一级渔港,容纳500艘渔船;塔市标准化渔港,容纳250艘渔船。

文体产业

美兰机场临空产业园通用航空器及器材会展中心、美兰区公共文化馆和图书馆、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大致坡镇琼剧文化艺术中心、

第三章 坚持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特色产业小镇,创建美丽乡村,形成“主城区特色产业小镇建制镇美丽村庄”四级城镇化规模结构新格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大幅提升城区品质。力争到2020年,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衡化和居民基本权利平等化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第一节 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工程

一、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

坚持以棚改促城市建设、促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思路,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认真落实“棚户区改造三年滚动”计划,全面完成正在实施的灵山镇、演丰镇、下洋瓦灶、流水坡和新琼片区等5个棚改项目,2016年计划启动白沙坊二期和龙岐村片区以及大英村,2017年计划启动白龙美舍片区(国兴大道、白龙路、滨江西路合围),2018年计划启动白沙门、福安村、拦海村、捕捞村、人民东西里、邦敦里、广益东里、龙舌坡、白坡里片区等9个项目,力争“十三五”末基本完成计划内的棚户区改造任务。在棚户区改造中,同步推进棚户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和排水、供电、供气管网的升级改造,增加文化健身活动场地、小公园、停车场、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二、积极推动“智慧美兰”建设

结合海口市实施光网智能岛工程,制定建设“智慧美兰”行动计划,以强有力的服务保障措施推进光网设施建设,力争2017年底,实现全区光网覆盖率100%、行政村光网覆盖率90%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100%的城镇和99%的行政村,到2020年光网速率、移动宽带速率等网络能力指标进入国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借助完善的光网和无线宽带网络,积极推广智能标签、智能监控、智能信息收集和反馈、大数据、云计算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推动覆盖商圈、社区、著名旅游景点等居住和商业集聚区的公共WIFI、智能终端服务试点及推广,打造城市生活和商业智能化,培育开放互动、产销整合、智能生态、技术推动的2.0新一代创业创新形态。完善和扩展现有的政务、公共服务、城市管理、教育文化、服务业等信息技术平台和大数据服务中心互联互通。

第二节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加大镇域“路水电气光”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积极争取更多的上级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区政府按照每年安排1亿元以上的财政资金标准投入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且努力通过政府和企业的“PPP”合作模式投资公共设施建设。到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镇墟的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全部自然村“村村通”实现硬化,全部自然村实现集中供水和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用电质量,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推进灵山镇、演丰镇供气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主城区范围内集中供气体系。加快全区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健全农村文化体育、行政村客运和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等公共服务设施。

第三节  推进演丰新型城镇化建设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确定的演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要求和目标任务,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基本权利平等化”为核心,以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城乡统筹能力、经济建设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突出“镇的建制,城的功能,市的职能”,坚持群众利益优先、生态保护优先、公共服务设施优先、产业项目优先的“四个优先”原则,按照“规划引领、产业导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先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实施路径,在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创实践范例,将演丰打造成“绿色、生态、低碳、智能”的具有典型琼北风貌特色产业小镇。到2020年全面完成五项综合试点任务: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建立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居民社会保险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民政服务一体化,健全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失地农民保障、重特大疾病保障、意外伤害保障、居民生育保障、孤独儿童与老人保障的管理服务机制;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确保演丰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实现城乡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和劳动用工等方面的统一管理。

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创新抵押融资机制发展新型农村金融业务,支持银行机构在演丰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增设营业网点,拓展涉农金融业务,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组建村镇银行;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加快演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建设;建立城乡要素流转交易平台,试行农村承包土经营权以转包、出租、入股、互换等方式有序流转。

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深化城镇用地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守住底线、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要求,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合理调控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建立城乡用地优化配置机制,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格按照海口市出台的城镇用地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实施;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颁证工作,将农村宅基地纳入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体系,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制度;在坚持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探索科学合理的农村空置闲置宅基地交易主体、交易范围和交易方式,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中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研究制定农房抵押担保转让中宅基地占有权和使用权转移方法。

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

学稳妥推进行政及事业机构改革,遵循权责一致原则,加强演丰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科学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合理划分区与镇的事权关系,除法律规定必须由区级审批的权限以外,其余的区级审批权限原则上都下放给演丰镇;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及政务服务机制改革创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压缩行政审批程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和强化行政审批监督;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实行区、镇分税制财政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公共财政分配及管理机制,做到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增强演丰镇的改革试点、建设发展和服务保障的统筹能力。

推进经济产业健康集约发展要依托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大学城人才资源和美兰机场临空产业园区、空港综合保税区,紧扣建设演丰省级特色产业小镇的目标任务,全力打造互联网特色产业小镇。要按照“智能美兰”的发展理念,将人、商业、商务、产业、运输、通信、交通、安防、水和能源等城镇运行中的各个核心系统加以整合,重点建设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互联网创投平台,发展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文化创意、互联网游戏、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产业,以“互联网+”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快推进路网、水网、电网、光网建设工程,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在生态旅游方面,重点推进红树林生态旅游风景区、红树林湿地森林小镇公园、海口演丰观光农业养生度假区、海南(演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四大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精品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乡村旅游精品目的地。

第四节  推进特色产业小镇建设

加快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大城市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力度,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村发展企业化经营的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支持商贸物流网点布局下沉,面向农村布网设点,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商业、物流配送和快递服务体系。引导休闲度假旅游业向农村发展,加强乡村旅游服务网络建设,引进工商资本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推动城市产业链向农村延伸,构建城乡产业合理分工、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格局。积极发展涉农电商,加快农(水)产品营销电商、农(水)产品物流电商发展,大力建设电商农村服务点,推动农村产业融入互联网产业体系。

大致坡镇要紧扣建设省级特色产业小镇的目标任务,以建设“海澄文”一体化先行镇为契机,依托镇域商贸中心和农产品交易中心的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批发物流产业,加快建设农副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吸引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企业、电商物流企业入驻,形成集农产品交易、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互联网+农产品交易加工物流园区,建成区域性互联网+农产品加工批发和商贸物流特色产业小镇。

灵山镇要围绕建设临空经济特色产业小镇的目标,依托美兰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抓住南渡江东岸和东海岸开发建设机遇,重点推进机场二期、绿地新城、汽车园区、和风家园、如意岛、海蓝椰风、海口国际矿业能源产业园区等已落地实施的重大项目建设,在江东核心区域形成滨江滨海旅游汽车展销服务、文化科技创意、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在美兰机场片区形成货物转运中心、临空配套产业和旅游服务组织中心的发展格局。

三江镇要围绕建设莲雾特色产业小镇的目标,突出发展莲雾种植产业,培育三江莲雾主导品牌,同时依托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附加值花卉产业、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服务业。要以花卉种植规模化发展为依托,在打造花卉旅游特色产业上下功夫,不断壮大花卉产业规模;要以三江湾生的品牌效应为依托,不断做大生蠔养殖产业,形成养殖业品牌;要以“鹤舞九湖”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园区和丁荣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三江湾开发建设为依托,连片打造观光农业和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服务业。

第五节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村庄规划编制,发挥规划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及约束性作用。进一步开展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彻底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完成改厕工作和垃圾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建设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支持农村开展土地整理和环境连片整治,强化农房报建和民居风貌管控,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加强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的保护,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大新型农村建设投入,构建文明生态村、美丽村庄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体系。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打造文明生态村升级版,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力争到2020年全区96%自然村建成文明生态村。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标准化社区接轨的新型农村社区。以演丰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建设和乡村片区旅游化改造为抓手,加快发展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品牌,培育海口乃至全省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

专栏4:    新型城镇化建设

棚户区改造项目

下洋瓦灶片区、新琼片区(田上田下村南排北抚村)、白沙坊片区、大英山片区、演丰镇墟、横沟村、龙岐村、灵山片区、海甸溪北岸西段等棚户区改造。

特色产业小镇

演丰区域性互联网产业发展集聚小镇和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小镇。

三江现代农业和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乐居小镇。

大致坡区域性互联网+农产品交易物流加工和商贸小镇。

美丽乡村

灵山镇儒扬村、道郡村

演丰镇山尾村、瑶城村、长宁头村、长宁尾村、禄尾村、山尾头村、山尾村、林市村。

三江镇东坡湖村、仙鹤村、丁荣村、谭关西村、谭关北村、谭关东村。

大致镇“十美乡村”。

镇域基础设施

演丰镇棚户区路网建设工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致坡镇供水管网工程、三江镇供水管网工程、灵山镇供水管网工程、眼镜塘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潭关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美庄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爱群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农村垃圾收运项目配套工程、灵山镇晋文村委会自来水管建设工程、农村公路大中桥危桥改造工程。

第四章 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崛起,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环境一流的美丽家园。

第一节 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贯彻中央关于落实主体功能定位的要求,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按照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全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编制和重大项目布局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定位,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合理布局主城区和四个镇的各类空间,科学确定城镇开发强度,推进绿色生态主城区、生态乐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

二、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针对辖区流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一步开展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整治,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开展社会源大气污染整治。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餐馆、露天烧烤的油烟排放和建筑施工扬尘、垃圾焚烧、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的整治,取缔中心城区范围内未经许可或占道经营的露天烧烤点,继续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持我区一流的空气质量。

着力推进水环境整治。启动南渡江、美舍河、海甸溪、鸭尾溪、横沟河、外沙河、仙月仙河、演州河的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对南渡江和东海岸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控制和规范养殖,严格入海、入河排污管理,继续对水域周边的海水养殖、畜禽养殖、餐饮等污染源进行整治,进一步开展南渡江综合治理工作,加大贯通中心城区河道治理力度,实施美舍河新增污水排放口截留并网工程。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着力整治生活污水、垃圾、规模化养殖、农药化肥污染等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三、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严格环保准入门槛,严禁上马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项目,推进工业企业绿色改造,实现绿色清洁生产,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产业体系。

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及材料、绿色建筑及建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引导企业推行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积极开发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生态循环经济,加强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巩固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成果,严守保护区生态红线,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区周边餐饮、工业、养殖的排污,在有效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进一步推进绿化建设工程,实现绿化增量,打造滨海、沿江一批绿化带景观,全面完成“绿化宝岛大行动”的绿化建设任务。到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40%。

五、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督

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察,对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加大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和惩处力度。创新监察执法模式,提高监察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按照国家规定的装备标准,加强执法设施设备建设,提高执法监督技术水平。

第二节 建全生态文明制度

一、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严格落实省“多规合一”确定的海口一级、二级生态空间,划定生态红线,严格保护红树林、南渡江、北部海岸带等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湿地公园、海岸带自然段生态缓冲区,严守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区、镇两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相应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严格自然生态空间征(占)用管理,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二、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加快建立和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和总量控制制度,禁止无证排污和超标准、超总量排污。对违法排放污染物、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要依法查封扣押排放污染物的设施设备;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强化污染防治。配合市环保局建立大气环境、南渡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联动机制,严格落实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

第三节 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一、培育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广泛开展生态文化、生态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在全区中小学中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建立全区干部生态文明教育培训机制,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作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引导全社会树立保护环境、绿色生活、低碳发展、勤俭节约、公众参与的生态文明意识。进一步组织好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海洋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向全区城乡居民进行资源环境国情区情、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环保科学知识等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建设社会氛围。

二、培育绿色生活方式

在全区城乡居民中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城乡居民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倡导绿色生活和休闲模式,严格限制发展高耗能、高耗水服务业,在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家庭全方位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

三、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

建章立制,创新方法,鼓励和引导全区城乡居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开展绿色生活行动等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健全举报、听证、舆论和公众监督等制度,引导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专栏5: 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项目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美舍河污水排放口截留并网工程、美兰河道整治工程、江东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大致坡镇污水处理工程、三江镇污水处理工程、仙月河污水应急处理工程、整治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畜禽和水产养殖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生态建设

三江湿地公园修复和建设、推进沿东海岸线和南渡江两岸带状生态公园建设

第五章 坚持开放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抓住“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认真落实市委《关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决定》及三个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多规合一”、行政、经济、国企、农村和社会治理等重点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释放改革红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

第一节 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对接“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网络建设,全力保障美兰机场二期顺利实施,打造连接内陆与东南亚及洲际的国际航空转运枢纽,形成美兰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空中走廊。

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临空产业等比较优势,切实配合省市做好临空物流、免税品销售与加工、通航制造和服务、航空维修与培训等新产业项目的引进工作。认真落实省市在服务业领域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措施,围绕健康、教育、医疗、文化、金融、信息和免税购物作为市场开放的重点,争取更多社会资本和企业落户创业。

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大力支持美兰机场空港保税区建设,配合做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口片区(美兰机场临空产业园部分)筹建工作,建立与国际贸易规则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借力打造美兰对外开放高地。

推进海澄文一体化。依托区位、资源、产业优势,通过规划协调衔接、产业互补差异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加强与文昌市的合作,积极打造东海岸经济带、三江湾与文昌北部经济圈融合发展的格局,构建大致坡镇与文昌中部镇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枢纽平台,形成美兰与文昌一体化发展空间架构。

第二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扎实推进“多规合一”改革。认真落实海口市“多规合一”总体规划,加强与市级国土、规划、经济部门的衔接,建立与“多规合一”改革工作市、区协调联动长效机制,建立对接海口市“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坚持“多规合一”规划的刚性约束,严格落实全市“多规合一”各项配套政策和地方性法规,扎实推进我区“多规合一”改革工作。围绕“多规合一”规划的实施,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职责,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向基层下移,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联勤联动机制;整合城市管理执法力量,强化“公安+城管”联合执法,健全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执法和服务水平。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认真做好市级下放权限的承接运转工作,理顺新成立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职责,不断增强区级服务管理功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形成区、镇(街)、社区三级审批权责一体化和协同配合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深化强镇扩权改革,加快区、镇(街)、村(居)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将相应的管理与服务权限下沉到基层,理顺区、镇(街)、社区的职能职责,充分调动镇(街)、社区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加快推进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市政维修等城市养护作业领域市场化改革,提升市容环境维护水平。开展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着重抓好演丰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各项配套改革工作,形成可推广的经验范例。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区、镇(街)财力配置,调整完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事权财权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扩大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的动态监管;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到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领域建设,以持续、有力、健康的机制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按照清理退出、重组整合、发展壮大的思路,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分类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

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和措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落实集体所有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实行“三权分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六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创新机制体制,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允许农村经营组织依法依规利用留用地和现有坡地、荒漠地发展多种经济,解决土地资源撂荒问题;积极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户家庭经营能力和水平,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比重。加快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制度创新,拓宽社会资本投入渠道,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第六章 坚持共享发展,促进民生事业不断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守底线,注重机会公平,大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把美兰建设成为全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幸福家园。

第一节 持续发展教育事业

一、不断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加大区财政投入,发展公办幼儿园,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在市区新增公办幼儿园5 所,进一步扩大基本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城乡覆盖率。办好镇中心幼儿园,加强对镇中心幼儿园的管理和指导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加强对民办幼儿园准入和退出的监督管理。完善优化学前教育布局,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到2020年,全区城乡学前一年教育净入园率90%以上。

进一步发展义务教育。增加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加快教学点建设,满足主城区增长的学位需求。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加快义务教育设施设备现代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改进学校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发展教学科学研究,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与政府采用PPP模式建设义务教育学校。

进一步促进高中教育发展,配合市教育职能部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

二、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成果,在基本完成教育均衡化创建工作、通过国家督导评估的基础上,从硬件设备、软件环境和师资力量方面认真对照并加以整改,做好三年的数据监控工作,确保校际间差异系数不反弹,学校管理不滑坡。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继续实施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尚未达标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对农村地区的全覆盖,探索建立公办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尝试建立强校与弱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机制,增强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和管理能力。加快信息化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计划,试点和推广慕课等互联网教育模式,推动中小学校智慧教育进程,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目标,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互动教育、智慧教育、开放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完善小学学业质量监测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各类教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支持课堂教学改革。

第二节 全力促进创业就业

一、大力推进大众创业

坚持把推进大众创业作为扩大就业的根本举措,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落实促进创业各项政策,加强政府对创业的公共服务,营造有利于创业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结合政府财力和扶持创业需要,统筹安排支持创业的资金,强化创业的资金扶持,加大创业人员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力度。支持创业企业通过上市、发行票据、众筹融资平台等融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大众创业。加快发展创业孵化服务,引导和鼓励集办公服务、投融资支持、创业辅导、渠道开拓于一体的市场化网商创业平台发展。以江东创业科技产业园建设为主要平台,发展“互联网+”创业服务,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发挥政府采购的作用,把政府采购产品和服务作为支持创业的重要手段。

以演丰互联网产业小镇建设为契机,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向乡村地区延伸,鼓励龙头企业建立面向乡村的电子交易服务平台、商品集散平台和物流中心,推动乡村依托其平台和经营网络开展创业。

二、统筹促进城乡就业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统筹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城乡劳动者适应创业就业发展形势和环境,注重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建设管理中增加就业容量。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促进基层公共管理、社会服务领域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城镇困难人员就业。结合棚改和新区建设,新建一批疏导点,为棚改居民、失地农民、城镇困难人员提供创业就业机会。结合演丰互联网产业小镇建设,引导农村转移劳动力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支持和引导农村的高校毕业生和有技能、资金、管理经营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对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保持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确保“十三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一、构建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发挥公共财政“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作用,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认真贯彻执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保障政策,积极落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轨管理,建立一体化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险制度。提高失业保障和工伤保障覆盖率,完善预防、补偿和康复相结合的失业及工伤保障制度。到2020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8%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8%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7%以上。

二、健全最低生活等社会保障制度

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提高城乡低保补贴水平,按照低保家庭结构、人口变动、收入变化等情况,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健全保障性住房制度,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城镇居民基本住房问题和农村困难居民住房安全问题;完善保障性住房配售配租政策,满足不同层次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建立多元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优抚安置水平,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重视和支持妇女儿童工作,全面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重视指导推进家庭教育五年规划的实施。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建设,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兴办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抓好“菜篮子”工程,保持物价稳定。

三、实施精准扶贫工程

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围绕我省“三年攻坚脱贫,两年巩固提升”总体目标和我市“一年攻坚脱贫,四年巩固提升”的具体要求,制定我区“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在巩固13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工作成果基础上,加大对全区现有220户、827人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工作力度,到2017年底全区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00元以上(2010年不变价),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

开展建档立卡工作。要针对现有贫困人口逐村逐户逐人建立档案,并对致贫原因进行细致调查和统计分析,针对致贫原因,因人因地实施精准扶贫措施。通过产业扶持,支持和引导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就地脱贫一批。通过转移就业,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脱贫一批。通过乡村旅游开发、依托乡村旅游区就地安置,并发展旅游服务业等后续产业脱贫一批。通过社保政策兜底,把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提高低保补助达到脱贫标准脱贫一批。

完善扶贫开发保障机制。落实政府扶贫开发主体责任,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实行脱贫攻坚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第四节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

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加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的实施,大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按国家标准增加建筑面积和实验室仪器设备。加快建设公共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以疾病控制和急救网络为主体的信息系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重点建立健全重大传染病预警机制,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建设处置及时高效的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进一步加强母婴保健管理体系建设,到2020年,全区90%以上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孕产妇死亡率在20/10万人以下,婴儿死亡率在12‰以下。

二、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增加公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为推行分级诊疗创造条件。

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医院一体化管理和城乡医疗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快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到2020年,全区标准化卫生院达标率90%以上,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达标率98%以上。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推进城乡医院一体化管理服务模式改革。大力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三、统筹抓好人口计生工作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落实人口发展规划,依法稳妥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计生公共服务资源,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优化人口结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第五节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部署,统筹考虑各阶层、各年龄段群众的文化需求,统筹规划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美兰区文化馆和图书馆等区一级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到2017年,全区100%的街道建有文化活动中心、100%社区建有文化活动室,各镇全部实现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满足公众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

巩固和提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街道、社区和镇、行政村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增加先进设备,提高文化信息公共服务质量。

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免费开放工作。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体系,加强琼剧等优秀文化艺术的普及推广工作。实施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建设项目,以富有时代感的内容形式,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引导广场文化活动健康、规范、有序开展。

二、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拓宽渠道,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推动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乡镇延伸,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等。

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吸纳有代表性的社会人士、基层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等,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尊重城市历史文化,加大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继续对取得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传承人才实行积极保护和扶持的政策。扶持和传承琼剧文化,推进大致坡镇琼剧文化基地建设。

专栏6:      社会事业建设部分重点项目

教   育

五所市区公办幼儿园、灵山镇中心小学的小学教学楼和初中部教学楼、桂林洋中学教学楼、北师大海口附校和海口培训基地、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本科校区建设工程。

医疗卫生

区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大致坡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楼和肠道发热门诊楼。

社会保障

三江镇18个幸福院、大致坡镇18个幸福院和金堆村委会美心贴村、美良村委会、大东村委会乌土城村、红丰村委会的日间照料中心

第七章 纵深开展“双创”,努力提升城市品位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全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市民文明素质、加强社区建设和平安美兰建设,力争2017年上半年达到“双创”标准,大幅度提升城市品质,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

第一节 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一、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区管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卫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基础设施,推进内河综合治理工程,不断提升城市风貌景观品位,实现城市面貌大变样。完成全区670条小街小巷提升改造、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辖区市政道路绿化改造、街边小游园建设及环境绿化等工作;梳理四个镇中心墟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编制年度建设计划,逐年安排资金加快建设和完善,不断增强镇墟公共服务功能和提高保障水平

二、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深入开展交通秩序、“门前三包”、占道经营、户外广告、农贸市场、环境卫生、病媒防治、“三无小区”、“六小门店”等专项整治,打造一批示范机关、示范街道、示范社区、示范庭院、示范企业,着力打造红坎坡社区、东湖横路、大英片区、南联文联片区等示范片区。建立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通过信息平台实现指挥调度、监督监控和依法管理、精细管理,实现城市管理大变样。突出防违控违综合执法,按照全省整治违法建筑三年攻坚战行动要求,围绕“控增量、减存量、建机制、保长效”的总体目标,始终保持对违法建筑“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以强有力的整治震慑,坚决遏制违建蔓延势头。

第二节 提高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一、不断强化社区建设

加快推进标准化社区建设,加强社区基础设施,提高社区管理科学化水平,到2020年,全区建成标准化社区达70%以上。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服务站建设,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发展社区服务业,拓展社区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领域,扩大社区服务规模。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社区义工活动、帮贫扶困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群众互助性服务活动;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鼓励和引导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其在满足社区服务需求、参与社区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二、创新社区管理方式

适应城市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加强棚改片区、新建市区、村改居等社区的居民委员会建设。适应社区发展新特点,积极探索社区居民委员会对商住小区的管理方式,建立居民委员会与小区物业管理机构、业主委员会沟通协同机制,推动小区管理融入社区管理,实现居民委员会对辖区社区的无缝管理。加快建立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机构的协同作用,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提升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

第三节 提高居民文明素质

一、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工程

深入开展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紧密联系群众思想实际,深入开展“中国梦”学习教育活动,用“中国梦”凝聚共识,引导人们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美兰区“四个全面”持续推进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美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示范点,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全面实施“德耀美兰”道德实践系统工程,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志愿服务、道德模范评选表彰、“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等重点工作走向常态化和制度化。

二、提升城乡居民道德素质

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开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等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价格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通过工商、税务、司法等实施“黑名单”惩戒措施,强化对失信者的制约,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惩戒防范机制。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净化网络社会环境,树立网络道德新风。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引导人们争当文明市民和文明标兵,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强化文明旅游意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从业人员文明素质、提高旅游整体服务质量为目标,扎实推进“文明旅游”主题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旅游、从我做起”系列宣传活动和“文明旅游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加大不文明行为曝光力度,深化文明旅游教育,真正让文明旅游深入人心。

规范居民文明行为。制定并深入宣传市民文明公约,组织开展“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大讨论活动,倡导市民注重文明礼仪、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卫生和文明守法经营,规范市民文明行为,促进文明美兰创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载体,以星级文明户和乡贤评选活动为切入点,利用农家书屋和文化室等平台,通过开展“三下乡”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培育农村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新风尚,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三、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拓展创建领域。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突出整治城中村、棚户区、背街小巷等薄弱环节,加强对各社区、镇村进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开展横向竞争对比,寻找不同社区、镇村间的差距,推动文明创建管理常态化。提升乡风文明程度,把弘扬优良家风家训、创新发展乡贤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十个一”文明创建工程。推动文明单位创建向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延伸。

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把志愿服务活动摆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位置,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建立完善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积极搭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合力育人平台。

第四节  强化平安美兰建设

一、健全信访维稳工作机制

完善预防社会矛盾工作机制。健全区级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决策事项,在决策前由区委、区政府指定的评估主体组成评估小组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以评估结果研定决策;进一步完善区级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领导机制、评估主体、评估程序以及评估责任追究、决策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创新信访工作制度,完善信访工作网络,推行网上受理信访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大调解”体系,创新利益协调和矛盾调处机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二、健全公共安全防控体系

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强化公共聚集场所、中小学校、交通等重点领域公共安全和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的隐患排查和安全监管,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强化房屋安全制度建设,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快区应急中心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全区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和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治安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全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严厉防范、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专栏7          社会治理重点项目

社会治理项目

新建市区和村改居等社区的居民委员会建设、标准化社区建设、区应急中心建设、社区治安防控基础设施建设。

第八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区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全面依法治区。

第一节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充分发挥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依法行使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健全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在区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和网络平台,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更好发挥代表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方面的独特作用。加强和改进区人大司法监督工作,加强区人大执法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区人大在推动全区普法工作和依法治区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区人大自身建设,完善区人大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区人大履职水平。

发展广泛多层次协商民主。开展区委、区政府与社会各界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在区委的领导下,坚持群众路线,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全区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广泛多层次民主协商制度,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充分调动全区人民建设美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协商民主实效性。开展区委、区政府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就重要规划和重大决策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探索区智库建设,建立决策咨询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协商民主,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居民协商民主和农村村民协商民主,推进全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发展基层民主。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健全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规范村“两委”职责和村务决策管理程序,完善村务监督制度,探索以村民小组和农村社区为基本单位的村民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协调会制度、听证会制度、评议会制度、居民来访制度、居委会工作报告制度,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完善社区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机制,努力提高居民自治水平。

坚持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全区人民大团结。

第二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区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创新行政执法体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切实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对权利的司法保障、对权力的司法监督。强化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目标考核,到2020年,确保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在政府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体系中的权重不低于10%,基本建立法治政府。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宪法法律列入区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和科级以上干部培训内容,在全区中小学开设法治知识课程,把法治教育纳入区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在城乡居民中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形成全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到2020年,98%以上的普法对象普遍接受法治教育和培训。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完善美兰区法治治理体系。积极推进覆盖全区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第九章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坚持人才强区,发展壮大人才队伍,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配置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到2020年,辖区内人才总量占全区常住人口的比例为14%,达到或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形成有竞争力的人才优势。

第一节 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为核心,推进区属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全区党政干部培训工作,大力提升党政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现代行政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和完善党政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加大科级干部交流力度,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配备。

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创新能力为核心,推进区属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区属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和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加强社区服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社区人才队伍结构,加快推进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建立优秀人才服务社区的激励机制,加强社区工作人员岗位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的能力。

以提高创新创业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推进辖区内企业经营管理、技术应用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快建设一支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适应现代化农业和乡村服务业的发展需求,着力培养现代化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乡村生态旅游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推进辖区内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主导作用,完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强化岗位培训,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支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到2020年,高技工以上人才占区内初级工以上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二、着力培养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人才

积极培养和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加强区、镇规划人员的培训,普遍提高全区规划人员的业务水平,并通过调剂、聘用、购买服务等方式,增加区级规划专业技术人才、乡村规划师和农村规划管理员。进一步改进招聘方式,解决中小学校教师力量不足问题。加强环保部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调剂和引进方式,确实解决环保专业技术人才紧缺问题。强化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全员培训,通过定向培养、社会公开招聘、调剂等方式,充实各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解决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紧缺问题。

适应我区互联网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积极支持区内互联网、高科技、旅游、金融、物流等企业引进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创新创业型人才队伍。依托江东创业科技产业园、演丰互联网产业小镇建设,打造互联网产业创新人才孵化平台,着力培养互联网产业创新人才,形成全市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人才流动新高地。

第二节 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

切实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要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高对“人才强区”战略重要性的认识,研究制定区人才战略、重要人才政策和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区人才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人才工作新格局。

二、加大人才开发投入

牢固树立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资本投资的理念,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并根据人才工作实际需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创新人才引进等工作。积极拓宽人才投入渠道,建立健全社会、单位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

三、营造“人才强区”氛围

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意义和人才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为“人才强区”战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第十章  多措并举,确保生产安全

(一)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严格履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切实做到“五落实五到位”。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依法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注册安全工程师。督促企业完善风险排查、评估、预警和防控机制,加强隐患排查和风险预控管理,提升本质安全。

2.进一步厘清各级监管责任。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和有关法律法规,厘清各级(含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对安委会成员单位实施严格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考核,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3.科学合理布局产业规划。统筹安排产业布局,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等,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所需的防护距离要求。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园区产业链安全风险容量要求,作为危险化学品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

4.建立完善涉及公众利益、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建设项目联审工作机制。在建设项目立项阶段,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实施规划、经发、公安、消防、环保、海洋、卫生、安监、交通运输等多部门联合审批。

5.定期开展风险评估。重点摸排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以及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等各环节、各领域的安全风险,科学确定风险容量,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分布档案。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底前分别完成对已运营的石油化工企业和其他重点监管企业的分类分级风险评估,初步建立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数据库。

6.实行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按照企业划定的风险等级,分别采取不同监管方式、监管手段实施动态监管。严格执行隐患分类分级标准,实行社会技术服务机构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评价机制,督促企业做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措施、资金、责任、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形成隐患排查、治理、消除闭环管理。

(三)强化监管执法体系

7.严格建设项目安全审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实施安全和职业卫生审查,严把安全监管入口关。

8.严格规范安全监管执法。强化依法行政,加强对企业执法检查,制定实施执法计划,规范检查内容,完善检查标准,提高执法检查的专业性、精准性、有效性,依法严厉处罚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协调配合,完善安全生产违法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与协查机制。

9.依法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加大对发生事故企业的责任追究力度,依法严肃追究事故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推动企业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10.加强重点行业安全监管。

(1)危险化学品:以《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为指导,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主要防范危险化学品仓储区、大型石化生产装置等重点部位和动火、受限空间作业、检维修、开停车、试生产等重点环节,有效防范和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控,认真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排查,建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监测监控设备设施,对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管控。推动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在化工园区和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功能区建立安全、环保、应急救援一体化管理平台,优化区内企业布局,有效控制和降低整体安全风险。

(2)消防:实施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易燃易爆单位、人员密集和“三合一”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住宅改建工业用房集中区域火灾隐患。提升重点区域消防装备技术水平,强化消防信息系统建设,打造消防信息智能岛。加强消防教育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消防宣传“七进”,增强消防宣传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消防工作水平。

(3)特种设备:完善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防控体系,开展高风险特种设备专项检查。从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等环节严格把关。对依法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建立完整的监督管理档案,对达到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督促使用单位依法履行报废义务。结合开发区实际制定制定开发区特种设备事故预案,并纳入开发区应急处置与救援体系。严格按照相应法律法规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4)建筑施工:强化建设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及时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企业。打击层层转包、挂靠、违法发包、违法分包等市场违法行为。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教育工作,重点是防高空坠落和建筑工人的安全教育。

(5)海洋渔业:强化渔港渔船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管理,加强对航标、渔港监控设备、消防设施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全面提升海洋渔业风险预警管理和应急通信能力,大力实施海洋预警能力提升改造、海洋渔船通导与安全装备和渔港动态管理。推动海洋渔船配备防碰撞自动识别系统、北斗终端等安全通信导航系统,提升渔船装备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加强渔民安全生产教育,以防风、避浪、防雾、安全避让和海上自救互救为重点,强化渔业船员安全培训。

(6)烟花爆竹:科学规划布局经营零售点,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经营行为,形成“布局合理、有序竞争、配送及时、流向清楚、存储安全”的经营秩序。

(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11.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积极推行使用应急处置卡。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演练,根据演练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企业应急预案与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相关预案衔接畅通。

12.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全面加强全区公共救援队、消防部队、企业专职救援队“三位一体”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范应急救援队伍的指挥调度、装备配备和训练考核,建立起一支统一指挥、快速反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方案,优化应急力量布局和装备设施配备,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与调运机制。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强化应急救援能力。

(五)建立宣传教育培训体系

13.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建立以国家《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为核心的安全健康法制宣传教育机制,每年结合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制定宣教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开展以安全生产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消防宣传咨询日、交通安全宣传日等活动,推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让安全生产法制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14.加强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一是督促企业依法依规保证安全生产培训投入,扎实有效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工作,切实落实“三项岗位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二是加大对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严格按照培训大纲进行培训。三是加强对各单位安全生产法制教育工作的检查考核,突出抓好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和检查考核。

(六)健全监管能力保障体系

15.强化安全监管能力保障。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的监管力量,特别是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健全安全监管机构、扩充监管人员编制、逐步配备监管设备,努力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水平。

16.强化安全科技引领保障。推动化工企业持续加大安全投入,加速现有企业自动化控制和安全仪表系统改造升级,减少危险岗位作业人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利用智能化装备改造生产线,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大力推广应用风险管理、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手段,加强消防设施装备的研发和配备,提升安全科技保障能力。推动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在化工园区和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功能区建立安全、环保、应急救援一体化管理平台。

第十一章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实现规划目标

各级党委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不断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统筹管理水平,更好地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确保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健全决策咨询机制,重视发挥智库和咨询研究机构的作用。

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班子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制度,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更好地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强化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抓常、抓细、抓长,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动员全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

充分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发展多层次协商民主,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充分调动全区人民建设美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健全完善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接待群众来访等制度,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拓宽和畅通联系人民群众渠道,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坚持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全区人民大团结。

第二节 规划实施、评估和监督

一、 规划实施机制

明确规划实施责任。本规划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应发挥调控作用,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与规划的战略意图契合,共同推动规划的实施。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是区政府对全区人民的承诺,区政府各责任部门、各镇、各街道要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进行分解,落实责任分工。

规划协调管理。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本规划的组织实施与协调,各责任部门、各镇、各街道要按照责任分工提出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形成责任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密切协作的协调管理机制。

二、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跟踪分析,完善规划监测制度,提高监测能力,并接受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检查。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加强对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向区政府提交规划实施年度进展情况报告。在本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将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需要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时,区政府要提出调整方案,报区人大常委会批准。



[录入者:美兰区发改委]

主办: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5383955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802000194号 琼ICP备1900212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80002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