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兰区政府 >> 区情 >> 自然地理 >> 正文

海域·海岸线·岛礁

更新时间:2023-12-05 14:55:00   来源:美兰区志  作者:

海域
      2010年,美兰区管辖的海域面积达710平方公里,占全市海域总面积的85%。美兰区海域使用项目主要有海水养殖和建设占海项目。此外,是港口码头用海、旅游用海、工程用海和部队用海,但用海面积都较小,四者加起来不到百分之一。海水养殖用海除了个别在东寨港的网箱养殖申请海域使用用海外,大部分的养殖户都没有申请海域使用用海,使美兰区的海水养殖处于无序的开发状态。工程用海区主要有新埠岛北部岸滩防护工程用海、污水处理厂护岸堤用海、污水处理海洋处置工程用海、海甸岛北片大堤路防护堤用海和世纪大桥二期围海造地用海。
      美兰区海洋保护区有2个,一个是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保护区,是海口市美兰区用海面积较大的用海类型,总面积达到2610公顷,位于美兰区的三江、演丰一带;一个是东寨港水下村庄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保护区,总面积为100公顷,位于铺前港西北至东寨港一带。

海岸线
      美兰区北临琼州海峡,海岸线西起新港,东至文昌铺前的交界处,沿线有2个大海湾,分别是铺前湾、海口湾,海岸线长118公里,占全市海岸线的87%。
海甸港一带为港口码头及港区生活居住用地。海甸岛沿海主要为自然岸线,有部分港口码头岸线和市政用地岸线。新埠岛沿海岸基本为自然岸线。铺前湾西段基本处于自然岸线状态,东营港入海口一带分布于东营村委会及红树林保护区。铺前湾中部(顶部)为桂林洋海滨旅游区及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为休闲观光海滩和自然岸线。铺前湾东北部,海岸线为自然状况,至2010年有部分被开发为度假用地。

海甸岛
      位于海口市北部,处于南渡江的入海口,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洲岛屿,也是海口市最大的岛屿。海甸岛同紧邻的新埠岛一起,形成南渡江三角洲的中心,而南渡江在这里被分成三大股水道,从这两个岛屿两边和两岛之间分别注入琼州海峡。三面环海,面积约14平方公里,呈东西略宽的不规则卵形。岛上地势平坦,水系密布,湖泊和沟渠很多。与海口市中心只隔着海甸溪。世纪大桥、人民桥和和平桥3座大桥把海甸岛和海口市的滨海大道、长堤路连接在一起,使海甸岛成为一个既与市中心交通来往方便又相对独立的地区。
      在海口历史上,海甸岛是河流最为密集、变化最大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上海甸岛到白沙门依次得过三条河:海甸溪、鸭尾溪、白沙河。当时河面比较宽,都要摆渡才能过去。到60年代,从海甸岛到福安村、白沙门上村等村庄,还要坐船渡过白沙河。1970年,海口市政府为了防洪排捞,向海夺田,开辟鱼塘,种植江蓠菜等,发动全市机关干部、工厂工人、城镇居民等围海造田,修筑拦海大坝,把海甸6村、福安3村、白沙门上、中、下村和新安、过港、崩墩、鸭尾寮等大小16个村庄,以及河流、湖泊、农田、荒坡、滩地等围了起来,总面积6.5平方公里,统称“海甸岛”。海甸岛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大开发后,变成一个现代化宜居岛屿。

新埠岛
      位于海口市北部,是南渡江入海口处的三角洲,三面环水,南侧与中心城区接壤,距海口市中心仅10分钟车程,是海口市中心唯一整体开发的滨海用地。面积5.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4公里。2006年有人口1.2万人,2010年有13597人。新埠岛的建设始于1992年,目标定位是“生态化、泛游艇、岛居型”国际化亚热带滨海旅游度假风貌新市镇。

司马坡岛
      地处南渡江出海口江心位置,位于琼州大桥上游,最大高程1米,面积2平方公里。区位距海口市中心10分钟车程,到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用时15分钟。明代开始在岛屿养马,称饲马坡岛,后改司马坡岛。
      2006年,开始推介司马坡岛,引起中海地产、粤海地产等20多家投资商的关注,多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到2008年,与司马坡岛配套的南渡江东岸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已经完成。
      该岛是海口未来城市发展“一江两岸”格局的中心。2008年11月,经海口市政府批准,司马坡岛片区133.33公顷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将以招标方式出让。这标志着司马坡岛片区开发工程正式启动。片区分成两个地块,一块是司马坡岛,岛上用地面积约113公顷,用地性质为体育及配套设施用地,主要功能为体育培训、水上运动、娱乐、休闲、码头及运动培训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土地出让年限为50年。另一地块位于南渡江东岸,用地面积约19.9公顷,其中,8公顷为旅游度假及体育配套设施用地,土地出让年限40年;另11.9公顷为一类住宅用地,土地出让年限70年,地块主要功能为五星级酒店、公寓、大型停车场、休闲娱乐配套设施。这两地块按现状条件出让,岛上防洪、岛陆交通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均由中标人自行投资建设。

北港岛
      因北临大海,故名北港。位于美兰区演丰镇演海村委会北部,东面隔海与文昌铺前镇墟相望,西临塔市鼻,是东寨港进出铺前湾的必经水路。地处北纬20°01′,东经110°33′。岛长100米,宽1000米,最大高程2.4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周围水深0.2~0.8米。岛边海域有明朝万历年间琼州大地震沉陷的村庄遗址。岛上沙丘平坦,北部略高,中间较低。四周环水,自然景色优美。1973年在岛东建一座码头,可停泊100余吨船只,并筑有防潮堤。2006年岛上有村委会1个、自然村3个,总人口1053人。村民主要从事渔业和农业,总收入共421.2万元,其中渔业收入380.8万元。学校1所,学生48人。2010年,有总人口1501人,总收入1042.7万元,其中渔业560.7万元、服务业收入150万元、运输业(渡口)收入135.3万元、其他收入184.1万元。

野菠萝岛
      位于东寨港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最大高程3.5米,面积0.0149平方公里,属无人岛。区内有被誉为“海上森林公园”的红树林、世界地质奇观“海底村庄”,世界稀有鸟类及丰富海鲜水产而著称。因岛上长满野菠萝而得名。岛的一半是人工种植的红树林,一半是野菠萝。从东寨港乘机船十几分钟可达。

草岛
      因岛上杂草丛生得名,俗称土鼻岛。位于美兰区演丰镇塔市村东部,东北部隔海相邻北港岛,东南接近演海村委会龙江村,西南与福头村接壤,地处北纬20°00′,东经110°33′。长850米,宽50米,最大高程1.4米,面积约0.0425平方公里。表土为沙土,属铺前湾内海。地势平坦,周围水深0.2~0.5米。从铺前湾有一条海沟伸往草岛,长约2公里,退潮时可通航20吨位船只,涨潮时可通航50吨船只,岛上除有少量木麻黄外,到处杂草丛生。东南西三面靠海边,被红树林包围。20世纪60年代,塔市公社塔联大队在岛上开辟人工晒盐池8~10个,日产盐300多公斤。后因产量低,已荒废。刮台风时,潮汐高涨,偶尔全岛淹没。

乌贼石
      因每年2~4月乌贼鱼成群结集在石周围而得名。位于北创港的东北面约1000米处,距西南沟门石约500米。地处北纬20°02′,东经110°28′。水深5.5米,属铺前湾海岸线外,为长方形的暗礁。

白沙浅滩
      因沙滩白且浅而得名。位于铺前湾的西北面。靠近灵山镇东营墟,处于文昌铺前墟至海口市路途的中间。地处北纬20°08′,东经110°26′。从东至西长约11公里,表土由白沙组成,周围水深2~4米,在铺前湾海岸线外,当地居民称白沙浅滩为东营线或半路线。

沟门石
      因靠近北创港门,港门有条流水沟而得名。位于北创港的东北面。石长约50米,宽6米,分为石头、石尾,周围水深1.7~4.5米。水清透明度大时可见其为暗礁。

浮水墩
     海上土墩。惯称龟土,因其形状象海龟浮在浅海上而得名。位于美兰区演丰镇演海村委会莲塘村的东北面700米处。地处北纬20°00′,东经110°35′。墩长66米,宽30米,最大高程2.1米,面积0.002平方公里。水深0.8~1.2米,地表是玄武石构成,属东寨港内海。明万历年间琼州大地震前称田墩,有郑姓人家居住,周围还有其它村庄。大地震后,周围村庄沉陷成浅海,仅留下田墩。台风季节或涨潮从不淹没。附近是曲口通往铺前船只的必经航道。



[录入者:美兰区信息中心]

主办: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5383955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802000194号 琼ICP备1900212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80002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